这几天,暑期档的电视剧领域真是蛮卷的。
而各类剧集里,似乎中年演员占据着古偶剧之外的很大一部分时装剧与年代剧的市场。
(资料图片)
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剧集类别——中偶。
“中偶”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近,似乎成堆的偶像剧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年人。
前有秦岚和王阳两个“姐圈”“叔圈”顶流合作的《闪耀的她》,后有刘涛、秦海璐俩老闺蜜的新作《做自己的光》。
本以为这些中年演员们演的偶像剧,会充满年龄过大的尴尬,但意外的是,它们的口碑都不错。
很多网友们都被剧里中年人的爱情深深吸引,还将这些剧集归类,简称为“中偶”。
甚至有人把刘涛、秦海璐、曾黎、李小冉这几位常演这类剧集的女演员们称为“中偶四朵金花”,俨然一幅推流量明星的架势。
“人到中年,姐姐们仿佛又美出了新高度,多拍偶像剧,对观众的眼睛好。”
可是不得不说,中偶剧的质量良莠不齐,可谓是烂剧最集中的类型了。
“偶像剧”,总被理解为年轻男女的故事,于是太多中年演员用“老黄瓜刷绿漆”的尴尬技巧,疯狂装嫩。
前几年“金花”刘涛的中偶剧《星辰大海》,就因此被骂惨。
而且很多中偶剧,也把受众过分局限于狗血爱好者。
仿佛中年人的剧,就是要拍出中年人年轻时流行的那些“土气”剧情。
到头来,2023年的电视里播放的还是宛如三十年前老韩剧一般的情节。
就用前段时间刚播完的中偶剧《繁华似锦》来举例。
张雨绮饰演的女主角与高伟光饰演的男主角头一次见面,就是女主被有心之人灌醉扔在了男主床上。
这般油腻又土味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情节,属实是劝退了观众。
加之偶像剧在各类剧集中,本就是对表演能力要求最低的。
大多没什么厚度的人物设定,和腻腻歪歪的恋爱情节,真的适合成熟的演员去演绎吗?
这几天黄晓明和蒋欣主演的谍战剧《潜行者》就被很多观众骂“降智”。
需要演员展现演技的谍战部分,显得有点草率,反倒是看准了偶像剧的方向,在情感表现上大做文章。
确实,让这样成熟的演员去演恋爱戏份,总觉得有浪费演技之嫌。
这些中年演员有实力也有阅历,可以去演更高立意、更有深度的剧集,而如今却依然聚集在偶像剧这种娱乐化的类型里,难免令人可惜。
但也不断有观众沉迷于中偶不能自拔,中偶这个类别也伴随着两极的评论,火出了圈。
中偶剧的不断产出,当然是因为一直有受众。
尤其是在中年观众之中,中偶更是前景广阔。
中年人爱上了偶像剧?
曾几何时,大家对中年人剧集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婆婆妈妈的狗血情节上。
大约从千禧年至2015年前,集中出现了一批,诸如《媳妇的美好时代》《妯娌的三国时代》的描绘家长里短,诉说婆媳矛盾的剧。
这些剧集把握当时的中年市场,都有着不错的收视率。
而越来越多观众们逐渐厌烦了这种激化家庭矛盾的伦理剧后,中年人的剧集,就转化为了以孩子教育为主线。
《小别离》《虎妈猫爸》等育儿剧,成了中年观众的标配。
这类剧集,大多贴近生活,也成了针对中年人的作品里,口碑和收视都最为稳定的存在。
可是很显然,家庭剧的讨论度不足。
尤其对于中年观众,这些剧情与自己的生活相似度较高,失去了一部分审美距离,遂变得无聊起来。
但偶像剧,于中年人而言,便是一个足够精彩的新领域,如此他们也成了中偶的收视基本盘。
谁说中年观众不喜欢爱情剧?
对于中年观众来说,生活压力大,正需要偶像剧这种“精神鸦片”来缓解生活中的种种“中年危机”。
更何况,相比年轻人的偶像剧,中偶讲的故事与中年观众契合度更高,也就更易找到共鸣。
且中偶剧填补了中年观众心里关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里,更多中年人没了爱情,但少不了对纯粹爱情的渴望。
尤其是中偶里流行的“姐狗恋”,中年姐姐被乐观“小狗”一般的弟弟治愈心伤,这谁看了不迷糊?
过去在中年群体中流行的那些家庭剧,其诞生本是为了让没事干的家庭妇女消遣。
但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如今的中年女性们当家庭主妇的比例大不如前,她们爱看的剧也就不再局限于家庭伦理。
说白了,现在的中年观众和当年肥皂剧的受众已然不是一代人了。
如今中年的70后一代,在年轻时恰好赶上21世纪初那一波偶像剧大破圈的时代。
《流星花园》《命中注定我爱你》等等经典偶像剧当时的受众,成长为了现在的中年人。
他们对于偶像剧依然有着固定的需求。
所以,中偶剧的关注度和口碑能有所提升,中年观众也算是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中偶”口碑为何分化?
当下的中偶剧,在骂声一片中,倒也有一些良作“救中偶口碑于水火”。
中偶的口碑为何如此忽上忽下呢?
纵观最近几部被追捧的中偶,被夸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职场部分。
中年人作为职场的中坚力量,要想讲中年人的故事,自然脱离不了职场塑造。
可成也职场,败也职场。
毕竟在剧中,小年轻不好好工作还可以勉强接受,但被设定为家庭负担更大的中年人角色,若是在职场的表现不够真实可靠,那就必然被骂虚浮。
用职场部分当做恋爱情节的跳板,更是不可取,中年人可不能“恋爱脑”啊。
况且一直以来,谈到偶像剧,那必然就是年轻演员的天下。
观众们看多了年轻人的纯爱,也想看点成年人爱情换换口味。
中年人的恋爱,主打的就是一个张力。
这些中年角色,大多具有足够多的人生经历,在恋爱里既有双向治愈过往伤痛的快感,又有足够的性张力。
可年龄始终是这帮中偶演员们跨不过去的坎。
有些动作,年轻人做起来是性张力,可中年人做起来,就容易怎么看怎么油腻。
当然,中偶剧的出圈也有赖于一批批没什么演技的“小鲜花”“小鲜肉”们。
中偶剧,往好了说,是胜在这帮中年演员们演技的保障。
这些中年演员有视帝视后,还有曾经的“偶像剧教母”琼瑶阿姨的得力战将。
偶像剧在他们看来,简直不是舒适区,而是统治区,毕竟演了这么多年,宝刀不老。
可是往反方面想想,这些演员多年以来还在扮演同质化程度极高的角色,不仅对演员本身是一种局限,更是在考验观众的忍耐力。
此外相比年轻人,这些中年演员们本就具有极高国民度。
中年演员多年的表演经验,换来更多观众的“面熟印象”,也让他们有了一帮“路人粉”。
全年龄的观众都能认识的演员,自然能为剧集打开市场知名度,尤其是斩获一帮中年粉丝。
对于商业化运作的剧集播出平台来说,剧拍得是否土尬都不重要,有收视保证,就是好剧。
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年演员,就是一部剧天然的收视密码。
不求达到多高的话题热度,但求一个保底,仅靠着中年观众对中偶的需求,就足以超额完成任务了。
现如今的影视剧市场,受众严重分层,年轻观众基本都集中在网络平台,而电视台,就成了中年观众的天下。
所以可不要小瞧中年观众,他们是大多数传统电视台收视率的主要贡献者。
中偶剧能用中年演员们拿下中年观众,简直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至于质量上,只要不差得离谱,总有人买单。
对收视的有恃无恐,才造成了中偶剧鱼龙混杂,口碑不一的现状。
总的来说,中偶并非等于“土狗剧”,只要重视质量,好好打磨剧本,中偶也是可以靠口碑打下一番天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