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世界显示之都”,广州与合肥谁是第一?_环球今日报

来源:虎嗅网 发布时间:2023-05-11 09:23:4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杨弃非,头图来源:视觉中国,原文标题:《广州,这次要守住全国第一》

与孕育出BAT的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广州好像一直缺少大厂“光环”加持。电子信息产业的风口一波接着一波,广州始终没能拿出首屈一指的企业与之抗衡。

但如果重看广州过去20年的发展,一些当时并不被人所关注的领域,早早储备,并到现在展现出首屈一指的能量。


【资料图】

最近一个走入聚光灯下的是新型显示产业。

5月9日,一场高规格的“2023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开幕,一个“世界显示之都”进军者的轮廓被显现出来:数据显示,去年,广州超高清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一,全球有近一半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产自广州。在赛迪顾问的一份报告中,广州居于“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之首。

“一块屏”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从传统电视屏幕到眼下花样迭出的IT设备、车载显示,显示面板勾连起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个历史,其中不乏闪光时刻:中国曾经举全国之力打破“少屏”壁垒的转折点令人动容、合肥政府“最牛风投”的神来之笔也与面板有深刻关联。

问题是,广州是何时闯入,并走上首位的,又将如何面对后来者的追赶?眼下,有一句话在广州能被常常听到:“做三四月的事情,七八月自有答案”。广州有关新型显示产业的争夺,也要从二十年前开始讲起。

一、冲向第一

2008年,合肥政府作出一项对日后国内面板行业影响深远的决策。

当年,京东方在全国多个城市遇阻,合肥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出击,除了土地、能源、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性支持外,承诺拿出90亿元资金,留住京东方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无中生有”的合肥,也渐渐站在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版图的前列。

在《置身事外》一书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揭开了这则广为人知故事的另一面:在前往合肥之前,国内几家彩电巨头曾与京东方在深圳率先启动“聚龙计划”,以借深圳雄厚的财力建设6代线。消息流出后,日本夏普开始游说深圳,提出投资一条更高的7.5代线。二者签约直接导致京东方“出局”,但几个月后夏普终止了与深圳的合作。

当时,面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净利润下滑的问题,全国掀起一波对液晶屏(LCD)的追逐。但日韩公司就仿佛笼罩在中国面板产业上空的阴影,他们更早接受美国的产业转移,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也因此长期拥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国内城市而言,引进外国企业,则可能意味着“一步登天”。

2005年,在广东作出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决定后,广州将目光放至海外,与LG-飞利浦签署投资协议,以7.5代以上生产线为目标进行布局。此后,2006年LG在广州成立模组工厂;2012年,成立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并投建第8.5代液晶面板项目;2014年,项目竣工并投产。

据媒体报道,该项目是LG在韩国本土之外的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也以40亿美元的总投资荣登广州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业内专家指出,正是因为LG的到来,令广州的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此时的广州,身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产业环境当中——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国内面板生产线如雨后春笋,面板产业正迎来腾飞期。早在2010年,TCL设立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一年后8.5代线在深圳开工,并在一年半后投产;而在2015年,京东方全球最大的10.5代线也正式开工。

有LG“傍身”的广州,拼命拉开对面板产业全产业链的“收割”。LG为广州带来上游厂商,整合下游模组、电视机整机优势,2年后就迅速形成了超800亿元产值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新的生产线也开始聚拢:2017年,富士康在广州的超视堺10.5代线开工;2018年,乐金显示的首个海外大型OLED面板项目亦破土动工。

吸引力的“叠加”效应也在广州显现。特别是近两年,大项目不断聚集。就在去年,广州超高清面板产能从全国第二升至第一,而据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暾指出,广州在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中的排位也超过合肥,升至首位,这正与新项目投资广州紧密相关。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二、冠亚交替

从合肥手中抢走“第一”,广州这一步并不轻松。

日韩加速减少产能,令中国大陆成为全球面板生产的绝对主力。根据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引用智研咨询数据,在过去5年间,中国大陆产能占比从24%迅速增长到56%。而厂商持续推动产线建设,中长期看,该比值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图片来源:深圳平板显示行业协会

过去韩国以价格杠杆从日本撬动产能的策略,因中国大规模生产不断推动成本下降后失效。持续数十年的东亚国家与地区平板显示市占率竞争,正收缩至中国大陆城市内部。

但国内的竞争也正日趋胶着。据刘暾分析,国内已经基本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地区四个比较稳定的格局,每个地区产业规模都已步入超千亿的阶段,不论是资金、产业资源要素还是都市圈的辐射都不欠缺,就仿佛巨轮并驾齐驱,很难出现体系性的变化。

到此阶段,城市间的比拼不再只是谁有能力引进,更在于谁愿意长线投入,背后则是对城市产业全局的考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的上升,也是合肥“转换赛道”时的成功突围。刘暾指出,合肥近几年的投资有转轨的趋势,这既包括对其他产业的倾斜,也有对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的完善,比如驱动芯片领域的增强。

反过来,广州持续投入也有其价值所在。当韩国以绝对的产能优势逼退日本后,才真正抢占了市场的定价权。眼下,主动权握在中国城市手中,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头部厂商占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将便于其更加根据市场的需求匹配产能规划,避免无序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广州又格外靠近市场。

总的来看,面板是一个由下游带动的行业,有什么样的终端需求,就可能推动什么样的面板生产,手机、平板电脑和车载屏幕正在替代电视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而广州正处在全国消费电子和汽车生产的中心——周遭的佛山、东莞,都是打造消费热点的“老手”,随时都可能向广州发起新的订单。

企业很难不被这样的市场所打动。2020年,维信诺在广州投产了全省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其生产的曲面、可折叠、易穿戴柔性屏为荣耀、华为等供应商供货,也能适用于车载屏领域。

广州还有意放大其面板行业的影响力。刘暾提到,合肥曾经凭借大型行业会议对外输出新型显示之都的形象,如今,接力棒传到广州,近年来多个大型会议的召开,既是对广州形象的不断加深,又能发挥平台效应,让更多资源向此聚集。

三、高手环伺

但“首位”宝座,广州并不易坐。

显示是一个技术“跃迁”十分明显的行业。在LCD技术普及之前,以显像管为核心的CRT技术一度是显示行业的主流。在那个流行“大屁股”电视的时代,拥有被欧美国家垄断CRT技术曾是中国的梦。

于是,当欧美厂商纷纷脱手CRT技术时,基于“LCD普及尚需时日”的判断,中国企业曾大手笔“接盘”,结果行业一招变天,手上的“宝贝疙瘩”转眼化为“破铜烂铁”。

而眼下减少面板生产的日韩公司,不少只是离开LCD屏,他们将重点放在了新的OLED显示屏上。在业内看来,OLED显示无需背光源,每个像素独自发光,因此,面板厚度可以像玻璃板一样轻薄,是备受瞩目的未来显示技术。

广州的胜出,有很大比重来自LCD。直到去年,TCL华星的第8.6代线LCD面板项目仍在加码广州。

而在疫情期间,全球上升的移动设备需求量,更推高面板行业的产量,也造就了广州面板行业的一片繁荣。眼下,不少人回过头来发现,当时的需求更多是一种提前透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电子需求萎缩,连带导致面板行业的过剩。对于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去库存都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之一。

一种声音出现:行业是否到了第二次转换的临界点?

国内并非没有OLED的储备。然而,选择“两条腿走路”的东部先发城市,似乎不敌新晋中西部城市。根据上述赛迪顾问报告展示的中国柔性显示五大城市中,成都居于首位,合肥仍位列第五,却不见广州身影。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纵观上榜城市,大都离不开京东方的加持。位于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曾是全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到去年,全球一半以上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由成都生产。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西部城市,广州能以何种姿态应战?

刘暾指出,广州的一大优势是,各类面板生产线齐全。乐金8.5代OLED项目、超视堺10.5代TFT-LCD项目、维信诺第6代柔性AMOLED模组项目和TCL华星t9项目聚集,让广州成为拥有四种显示技术类型产线的城市。由此,广州拥有腾挪空间,可以在多个赛道共同发力。

这一点,在当下的显示行业格外重要。尽管OLED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不代表LCD即将失去用武之地。

在刘暾看来,由于LCD还在多个技术路线上进行革新,相比OLED仍然是性价比更高的选项,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出现LCD、OLED等多种显示屏并存的格局。多条腿走路,也将是城市瞄准新型显示之都的有效策略。

事实上,广州也在探索差异化优势的路线。这次开会提到的超高清显示屏就是一例——为了更快找到下游应用,广州将目光锁定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领域,提出把超高清视频产业作为制造业立市的重要支撑,打造“世界显示之都”,这也是为了抢占未来产业的发展先机。

在被认为是周期起伏最为剧烈的面板行业中,广州能否找到制造业发展的定力,守住第一的宝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杨弃非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