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首批38家广州新型研发机构“合璧”,剑指何方?

来源:大洋网 发布时间:2023-06-04 09:36:22

将科技创新“变量”化为经济发展“增量”,广州再出新招。

6月2日,来自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超过200名代表,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和各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见证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相关资料图)

这是一个打通“政产学研金用服”全链条的联盟。主角既有“出题”的科技龙头企业,也有“答题”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的参与,更让科学家、工程师有了“经纪人”,转化更高效、研发更专心。

这是一个既促成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也讲究“方法论”总结的联盟。广州新型研发机构从“单兵作战”升级为“联动共赢”,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从“各自摸索”升级为“携手共进”,让少数“排头兵”带出一支科创大军。

这还是一个既关注精准对接,也着力实现成体系对接的联盟。同步上线的“湾创产学研”小程序,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库,汇聚了成员单位的产业化方向、科技成果等信息,将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

格局向大: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

广州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新型研发机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新型研发机构“新”在何处?深耕该领域多年的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总结两个特点:“三无”,没有编制、没有事业经费、也没有级别;“四不像”,不像企业、不像大学、不像事业单位、不像传统研究所。“这也更强调新型研发机构要更面向市场、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可以说,新型研发机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汇点,也是加强原始创新、开展技术研发、提速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难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一年,广州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达19.79亿元,服务企业达5438家。

为什么要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这个联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来自于一次次推动大院大所技术成果与市场的对接实践中。

“在前期对接中,我们发现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需求,往往不是一个大院大所能够解决的,很多时候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秦海鸥说,例如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可能落在精密制造领域。

对此,于广平深有体会。“企业往往一个需求涉及多个学科,但不会每一个学科或每一个需求都找不同科研单位承担,而希望以一个科研单位为主。”他说。例如,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推进的纺织印染信息化项目,既涉及自己所长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也涉及纺织工艺甚至材料装备不同领域,他们会牵头组织交叉学科联合攻关,以向企业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增强新型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思想的碰撞,多学科交叉,是联盟最主要的作用。”

据悉,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由广州市科技局指导,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牵头筹建,成员单位由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担任秘书长单位,首批成员单位包含38家新型研发机构。

科研向实:研以致用,落地生“金”

“我们是专注纳米二氧化硅新材料领域国产替代的公司,需要低粒径二氧化硅开口剂的开发技术。目前国产品牌还没有这项技术,要从国外引进,受制于人。”

“我们是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对你们的技术需求很感兴趣,我们也有相关的研究,希望会后交流看看合作机会。”……

企业“张榜”发布需求,研究院现场“揭榜”,发生在成立大会的这一幕,昭示了联盟设立的深层次目标——科研“向实”,推进“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

“前期在市科技局的推动下,我们做了许多点对点的跟不同院所、不同企业的对接,效果非常好。但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推动成体系的对接、更高效的对接、更精准的对接。”秦海鸥表示。

联盟依托秘书长单位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搭建了“湾创产学研”线上小程序,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成果库,汇聚了成员单位的产业化方向、科技成果等信息,实现成果线上化展示、对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

联盟聚合广州市几十个新型研发机构,并邀请产业链链主单位、国企、科技企业等参与,以数字化驱动,对产业和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分析,链接、梳理广州近80家大院大所的技术成果,与上万家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预匹配。

“线上数字化匹配,结合线下交流对接,形成一个优中选优的良性循环,让技术撮合更高效、精准、高质量,让成果转化从以前的小概率合作事件变成大概率合作,更体系化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从0到1、1到10、10到100的过程,打造一个围绕科技企业、高水平研究院成果转化的闭环和生态,助力新型研发机构握指成拳、聚沙成塔、抱团成长。”秦海鸥说道。

“作为联盟成员,希望可通过联盟加强与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产业,实现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于广平期待。

链条向深:让科研院所“术业有专攻”

值得关注的是,联盟成员中还包括科技金融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一个联盟打通“政产学研金用服”全链条,目的何在?

在秦海鸥看来,构建成体系的对接体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术业有专攻”,让新型研发机构能投入更多精力在研发上。“广州的大院大所是不缺技术和成果的,但需要自己将成果从0到1、推动到1到10再到10到100,自己做研发,又要做转化、孵化、产业化。这个过程太漫长了,要走过很多坑,可能需要十年磨一剑。”

他认为,科技金融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的加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新型研发机构“打市场”的压力,“不一定需要带管理团队,只需做好技术赋能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占股,成为首席技术官,最终实现上市,也是成功的。”

广东天科雅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震波也谈到了这种“生态圈”思维,新型研发机构更偏向早期研发,企业的职责是“技术产品化”,让更多的人受惠。“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创新主体、投资机构、科研院所通力合作。企业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围绕所在产业的关键技术,根据市场和自身发展需要,通过成果转化和市场资源配置,以及金融力量的加持,打通创新链条,推动真正优秀的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相信随着联盟的发展壮大,一定会对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甚至所有科技行业形成巨大的帮助。”苏震波说道。

“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中心一直以来的使命和理念,接下来我们要推进的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不是零散对接,而是整体布局。一个企业提需求或者很少人关注,但广州数以万计的企业提需求,再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匹配科研院所,就会非常高效。”秦海鸥期待,这个平台不仅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还可以走向全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